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民進黨:對中國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無法捍衛台灣國家利益 新聞稿

民進黨:對中國卑躬屈膝的外交政策無法捍衛台灣國家利益

昨(2)日外交部歐鴻鍊部長表示,將揚棄過去「金錢外交、支票外交」的外交政策,政府不再投注資源於爭取新的邦交國,希望與對岸外交休兵,馬政府以兩岸凌駕外交的狹隘國際觀令人不敢茍同。台灣被國際社會視為亞洲民主化的典範,更遑論亞洲的快速經濟發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這個基礎上,民進黨執政時期發展出「人權外交」、「全民外交」等新方向,成功地在中國的國際打壓之下開拓出新的外交作法。馬政府一上台,就將外交與兩岸關係劃上等號,捍衛台灣主權、「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難道只是馬政府的選舉口號,當選之後就可以棄之如敝屣?

##CONTINUE##

不重視拓展邦交 僅仰賴中國鼻息

歐部長在外交界有豐富的歷練,相信是他屏雀中選的原因之一,然而,曾任中南美洲司長及數次派駐邦交國大使的歐部長對其數十年的外交工作以「金錢外交」四字即可全盤概括,且是否都在任內從事金錢外交? 如此評斷先前政府的外交工作,身為職業外交官的歐部長,如此三言兩語即將多少外交人員的辛勞及成果一筆帶過, 無謂地打擊外交人員的士氣。在國際場合捍衛台灣的國家尊嚴與國家利益是外交部份內的工作,荒謬的是,堂堂我國外交部長竟對中國「施予」的善意報以高度期待。胡錦濤主席不過提出「對台灣參與國際空間的願望可以考慮、可以談」,外交部就視為工作守則。中國屢屢對台灣參與國際社會進行打壓,可謂毫不留情,現在馬政府上台後又釋出所謂的「善意」,如此的兩面手法,馬政府的外交團隊屆時在國際場合上,如果再次被中國欺壓,情何以堪? 國際組織的參與,對台灣而言是相當困難的,從目前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到馬總統期望加入的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中國在國際政府間組織的勢力龐大,如果沒有邦交國屢次在聯合國或世界衛生組織大會為我仗義執言並協助提出申請會籍,恐怕台灣的聲音更被淹沒。歐部長對邦交國在國際社會的努力及代表份量的評估,竟是以數字迷思作結,令人咋舌。

台灣國際援助成效卓著 馬政府卻自廢武功

強化與邦交國的關係,長久以來即是我國外交工作努力不懈的方向,透過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簡稱國合會)的努力,對許多邦交國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體質有所助益。民進黨執政的八年,持續國合會的工作,且加以發揚光大,在2005年底開始主動派遣「行動醫療團」,與民間醫療院所結合,截至2006年底派遣16個醫療團,足跡遍及非洲、中南美洲、南太平洋等12國,嘉惠人數達三萬多人。除延續國合會工作方向,於2004年以任務編組方式籌設跨部會之「台灣國際醫衛行動團隊」(TaiwanIHA),以期更有效與國際援助機構接軌,統籌國際醫療衛生合作與緊急人道醫療援助工作,接續在2004年底南亞海嘯、2005年印巴邊界強震、2006年菲律賓土石流,於第一時間提供緊急人道醫療援助。同時,協助「亞太經合會」(APEC)成立ADOC「Apec數位計畫中心」改善開發中國家數位落差,善盡資訊大國的世界公民責任。台灣的國際援助道路因為政治因素無法與國際體系完全接軌,但受到的讚揚源源不絕,新政府何必自廢武功? 不僅不接續發展台灣國際援助的方向,反而收手倒退,將國際援助污名為「金援」。

馬政府外交與兩岸劃上等同的做法只會作繭自縛

近日各大報報導歐部長侃侃而談新政府的「休兵和解」外交施政主軸,卻不見「民主、人權、自由」等普世價值的宣揚。馬政府不僅在兩岸政策上對台灣主權維護自我矮化,更在台灣國際空間的拓展上自我設限。台灣的民主化及民主鞏固是受到世界讚揚的,高度的人權與自由維護是友邦(邦交及非邦交國)為我在國際外交場合「站台」最有力的後援。新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不僅沒有帶給台灣新氣象,只會對中國的「小惠」感激不盡,卻將台灣既有的寶貴資產視而不見。世界各國推展外交工作皆是有所傳承,並佐以國際現況發展,加以創新。馬政府理當銜接民進黨政府過去外交工作,而非選擇性地推翻過去,全盤依賴中國釋出的所謂善意,屆時中國若從未真意鬆手對台灣的打壓,新政府就陷入完全被動的情境。